在首屆達信亞洲能源產業會議(Marsh Asia Energy Industry Conference,EIC) 上,產業領袖與專家們討論了三個業務推動關鍵因素,這些因素能夠促進創新並推動投資,實現均衡的能源轉型。
亞洲佔全球碳排放量一半以上,對於企業來說,必須努力開發清潔能源,以促進永續經濟成長。達信亞洲EIC專家們一致認為,要實現淨零能源目標並促進成功且永續的能源轉型,必須關注三個關鍵業務推動因素:科技與創新、人才以及資本與金融。
由於煤炭作為能源的經濟性和可靠性,燃煤發電廠仍然是多個亞洲國家的主要能源來源。然而,隨著該地區的許多國家在未來幾十年中持續發展並經歷快速成長,對於永續能源替代方案的需求愈發急迫。儘管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對長期環境永續性帶來希望,但在成本競爭力方面仍面臨挑戰。為了使再生能源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替代方案,創新和科技進步十分關鍵。
風電是技術創新提高綠色能源財務可行性的一個領域。截至2021年為止的十年間,風電成本因開發了體積更大且效率更高的渦輪機而降低了60%1。儘管大型渦輪機零件和葉片的運輸存在挑戰,而創新促使相關人員設計了一款能夠在較短跑道上降落的飛機,降低了對傳統機場的需求,並擴大了岸上風力發電可選擇地點的範圍2。
為了幫助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的持續技術進步,有關鍵三要素:
合作夥伴關係也促進了協作與集體行動。這種具包容性的方法讓所有人都能為解決永續發展的挑戰貢獻他們的專業知識、資源與觀點。透過共同努力,這些多元的協作可以促進知識共享、資金取得,並將永續實踐在更廣泛的範圍中實現。
氫氣作為替代燃料在亞洲各地受到關注,預計到2040年,中國、日本、新加坡與韓國的需求將佔全球需求的70%。因此,迫切需要創新及科技來確保氫氣的生產、運輸和儲存成本效益。
會議中分享了一個美國發電設施的範例,該設施利用鹽穴來儲存由過剩的太陽能發電產生的氫氣。在需求較高時,這些氫氣被用於發電,以補充現有的太陽能容量,並在供應過剩時抵消負價格。
隨著全球對氫能生產設施的投資激增,達信推出了一項氫能保險設施,以保護氫能專案中的投資。該機構由全球頂級評級保險公司小組援助,提供 100% 的建設與營運風險承保能力,適用於全球氫能專案。
認知到與碳密集型行業合作以支持其向低碳未來轉型的重要性,並致力於引領這些具有挑戰性的行業減碳,達信也推出了一項專門的碳捕集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 解決方案,用於有效的二氧化碳 (CO2) 運輸和儲存。
轉型再生能源有望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其中預計至2023年創造2400萬個綠色工作機會,這需要全球14%的勞動力轉型。然而,能源產業在人才吸引與留任方面面臨挑戰,尤其是年輕勞動力,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科技與數據導向的角色、公司與產業。因此,能源產業的主要參與者意識到到適應並吸引這種年輕人才庫的需求。為了確保成功且永續的能源轉型,擁有一個不斷壯大的技能多樣化人才庫來推動產業向前發展十分關鍵。然而研究顯示,能源公司等可能尚未為這一變革做好準備,僅有38%的公司清楚了解其現有勞動力所擁有的技能5。
為了應對這類人才缺口並減輕潛在干擾,策略性的人力資源規劃尤為關鍵,包括提升和重新培訓現有勞動力,使其具備再生能源產業所需的技能。此外,公司需要重新設計工作結構,並提供職涯發展機會,以支持員工的職涯發展。對人才發展的投資十分關鍵,無論是從現有員工團隊中還是透過吸引新人才。
積極應對人才挑戰並擁抱多元勞動力,能源產業將能夠以更有效的方式應對能源轉型,確保成功且永續的能源未來。
一家國際礦業與金屬公司承諾在2025年前透過更為永續的人才管道,營造性別平衡的勞動力。為了達成這項目標,達信與該公司合作,重新設計各項工作並消弭性別薪資差距。關鍵焦點在於消除徵才與政策中的偏見。
再生能源的轉型之路需要大量的資本投資,尤其是依賴新技術的項目更需要融資支援。為了實現這一轉型,投資將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增加兩倍,以達到每年 4 萬億美元的估值6。然而,挑戰可能隨之而來,尤其是在確保具有成本效益的融資和保險承保範圍方面,這主要是由於涉及新科技專案的可行性存在不確定性。
保險業可以作為策略夥伴,在克服這些挑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保險經紀人透過及早介入專案的生命周期,可以協助降低風險,提高專案的可行性。此外,保險經紀人也可透過有利的條款與獎勵措施,鼓勵綠色保險的差異化定價,也就是所謂的「綠溢價」(greenium)。
為了成功支持能源轉型,重要的是將資本與融資作為催化劑與促進因子,用於研究、開發及部署。透過在這些階段支持企業,我們可以促進創新並加速採用先進且永續的能源解決方案。與高等學府合作可以進一步促進知識分享並推動該領域的進步。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可行性,確保轉型的永續性。
整體來說,資本與財務是關鍵的推動因素,只要有效運用,就能推動能源轉型向前發展。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發起了一項以亞洲為重點的混合融資倡議—亞洲轉型夥伴融資計劃(Financing Asia’s Transition Partnership,FAST-P)—以促進煤炭得儘早逐步淘汰,及水泥和鋼鐵等難以減排產業的減碳。在亞洲開發銀行及全球人類與地球能源聯盟(Global Energy Alliance for People and Planet,GEAPP)參與該計劃下,FAST-P冀望動員全球優惠資本,並吸引私人資本以分散風險並為能源轉型專案提供融資。
由於人口結構、經濟狀況、地理位置和政治環境的差異,每個亞洲國家在實現碳中和與淨零目標時都面臨著各自獨特的挑戰。聯合國亞洲經濟社會委員會(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在2021年的一份報告中強調,為了實現包括能源轉型在內的社會發展目標,「政府、民間與私部門需要做出大量且有針對性的努力」。
合作是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從政策制定到調度私人資金,成功邁向淨零碳排和碳中和的各種可能的路上,需要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高效的合作,以解決能源的三難問題,即平衡可負擔能力和可及性、能源安全和環境永續性,這對於確保能源轉型工作能夠推動可持續經濟成長至關重要。
註: 上述各項解決方案 (包括但不限於保險解決方案) 均必須在符合當地法令規定之前提下才能提供。
立即聯繫達信專家進行討論。
1 世界經濟論壇(2023),風力發電成本:風力發電產業為何面臨成本逆風 | 世界經濟論壇 (weforum.org)
2 透過世界最大型飛機協助,Radia擬透過世界最大風力發電機提供低成本潔淨能源 | 美國商業資訊
3 DGB集團(2024), 日本承諾投入200億日圓加速排放交易與碳減量
4 亞洲零售(2023), 亞洲新興市場近九成消費者期望更為永續的生活方式 | 亞洲零售
5 美世(2023),隨能源轉型進展,人員風險亦獲得演變 (mercer.com)
6 世界經濟論壇(2023),如何為亞洲能源轉型挹注資金 | 世界經濟論壇 (weforum.org)